首页 栏目首页 > 思维 > 正文

绿色“光”景无限好——武威市大力推动立体光伏治沙产业示范项目建设

光伏板之间绿草长势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摄


(相关资料图)

初秋时节,走进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成千上万块蓝色光伏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黄沙之中,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连成一片的草方格如同一张绿网,牢牢锁住流沙。

让人更为惊奇的是,光伏板之间种满了四翅滨藜等植物,随风摇曳,为沙漠增添了绿色生机。这种“光伏+”治沙新模式,将原本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变为向外输送清洁能源的“沙漠绿洲”。

“有了光伏板和草方格还不够,还要多种沙生植物,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力争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甘肃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田俊廷说,利用腾格里沙漠未利用荒沙地实施的武威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21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均已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武威市北部沙区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地带,境内光能、风能资源富集,作为河西电网的重要支点及西北清洁能源向中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能源通道,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武威市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持续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在腾格里沙漠推进实施立体光伏治沙产业示范项目,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还在光伏板下栽植耐旱沙生植物,将太阳能开发与沙漠治理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员工在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巡查。国网武威供电公司提供

作为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参与者,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央企“排头兵”的责任担当,以电为“媒”,创新提出“电沙成金——沙漠能源生态圈建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通过政企配合、企企协作、农户参与,共同推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四位一体光伏治沙模式,进一步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为沙漠能源生态圈建设注入新动能。

“光伏板就是沙窝里的‘铁庄稼’,既遮光又挡风,在板下板间种上‘活庄稼’,让荒漠变良田,我为国网武威供电公司‘电沙成金’的创新好项目点赞。”古浪县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党纲飞说。

为推进项目顺利落地,国网武威供电公司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统筹谋划,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光伏企业,“全覆盖”式对武威市域内光伏项目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多次线上研讨修订工作方案。同时,该公司建立“一口对外、一次办理”工作机制,精准搭建绿色服务通道,为光伏并网消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乌鞘岭上的输电线路,武威绿电通过一根根银线源源不断输往祖国大江南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张开鹏表示,“十四五”期间,武威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总体规划6000兆瓦,项目治沙面积约30万亩,全部建成后每年发电90亿度,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万吨、粉尘约25万吨。

沙变绿,绿生金。“以前我们的鸡、羊都养在养殖场里,谁能想到在这蓝板板下面还能养。板下的草长得旺,羊不仅吃上新鲜的草,还能在光伏基地自由溜达,羊长得好就能卖上好价钱。”古浪县黄花滩镇麻黄台村芦草沙组村民周兴是“板下养殖”产业的受益者之一,自从加入“光伏养殖”行业,他家的收入明显提高了不少。

如今,随着沙漠能源生态圈的建设,武威市的“光伏+”产业追“光”逐“日”,“钱”景无限,各类沙生作物成为增收“金疙瘩”,“光伏羊”“光伏鸡”等特色农产品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沙漠文旅产业也随之火爆出圈,并促进了新能源、生态环境、林畜产业、乡村振兴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来源:新甘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