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思维 > 正文

技术创新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资料图片)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二部了解到,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顺平县江水置换工程EPC项目白云乡标段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多项技术难题,目前水厂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地下水

随着南水北调、引黄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利用引调外来水置换部分地下水,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顺平县江水置换工程以受水区农村水源江水置换全覆盖为目标,项目建成后将解决17.54万人用水问题,一方面能提高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置换地下水,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次性回拖346多米大直径钢管

在管线穿越京昆高速时,既不能断路施工,更不能发生高速公路沉降断交的情况。综合现场情况,项目部决定采用水平定向钻导向技术,一次性将346米长的钢管以倒抛物线的方向下穿高速路。“这里面需要用到导向仪、雷达、传感器,指挥钻头等工具,还需要钻进系统、导向系统等技术。”项目总工闫佳崎说,“其中最难的是将长346米的大孔径钢管一次性回拖,这就要求焊工工艺不能有分毫疏漏。”

钢管12米一节,壁厚16毫米,346米钢管需要30节左右的钢管强力焊接在一起,管重加起来有113.4吨重。这对管线的角度衔接、焊口严密程度都有极高要求。稍有不慎,一旦管线断裂,将对工程造成巨大损失。而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在于,管径711毫米管线内,还要内套一根同样长度的管径630毫米的管线,双层套管不容失误。

项目部综合多种因素,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和漏洞,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最终给出万无一失的方案。“上十多台吊车同时向前推送,一次性回拖成功。”孙磊说。

通过前期严密准备,项目部团队在技术上破解难题,避免损失,为工程节省大量资金,为企业技术创新又添一笔。

四合一净水车间同时浇筑17个断面

自来水处理一般要经过混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四个步骤。但是在顺平县,因为施工空间受限,这四步处理工艺只能建成一个大池子,中间平推四个步骤的水池。一般人可能认为先建成一个大水池,再进行分割建设就可以了。“不行。”闫佳崎说,“这样的话防水功能没有那么高,而水厂四个处理步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互相之间不能漏水。因此我们决定采用由下至上一步成型的方式,一浇到底,一体浇筑,让水池之间不会互相渗水。”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总长49米、总宽30米、总高14米的空间内,有大大小小17个断面、100多个标高,最深的有14米,最浅的1米左右,高低错落,每道工序水池里还有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水池。

一次性浇筑多个不同高程的水池,并一次性成功。这是水厂的又一项经济技术创新。总承包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部还在蒲王庄针对村里供水管网老化、村内有战时遗留地道且走向未知等问题,进行了防止漏水对整个村庄造成沉降侵蚀的技术创新。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水厂,在职工的努力下,很好地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